|
本帖最后由 liangduoqian 于 2017-11-23 17:12 编辑
按您要求修改了一下
解读
1) 德鲁克delude模型的近似是绝热近似、独立电子近似(忽略电子与离子实的关系)、自由电子近似
2) 德鲁克模型和索末菲模型的差别在于后者考虑了电子的量子效应,即泡利不相容原理,以及其结果费米-狄拉克统计;
3) 德鲁克模型和索末菲模型不考虑原子核的对电子产生的势能,凝胶模型则考虑把所有原子核碾碎后绝对均匀分布在整个场(而形成正电荷背景),即所谓的平均场近似;布洛赫模型(包括近自由电子模型和束缚电子模型)则把原子核的对电子产生的势能看作是周期场的,即周期场近似;
4) 所有的电子模型都采用了绝热近似和静态近似,让物质结构的研究变成电子结构的研究,甚至是价电子结构的研究。所有的电子模型都采用了无相对论效应近似,让计算物理脱离更为繁杂的狄拉克方程。
5)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基本上是布洛赫电子模型,使用周期场近似、Thomas-Fermi-Dirac近似((利用局域密度近似来处理电子间的关联效应))或广义梯度近似、单电子近似(所有价电子的情况类似)、自洽场模型近似(迭代法的数学基础)、解可以用级数表示近似(泛函的基本假设)、斯莱特近似(使其符合泡利不相容原理)。
大家看看还有哪些模型和近似?这么解读“模型和近似的关系”对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