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找回密码 Forget password
 注册 Register
Views: 15350|回复 Reply: 9
打印 Print 上一主题 Last thread 下一主题 Next thread

[Material Studio] 表面催化反应机理的问题

[复制链接 Copy URL]

73

帖子

0

威望

588

eV
积分
661

Level 4 (黑子)

跳转到指定楼层 Go to specific reply
楼主
我现在用Dmol3做表面反应,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如果是A和B 在表面上反应生成C,A先吸附在了表面,那B 应该怎样放在表面上呢?
    第二个,还有生成物C的结构是怎么算出来的?还是猜出来C的结构进行优化呢?

MS小白,往大神们解答!!!

93

帖子

0

威望

5308

eV
积分
5401

Level 6 (一方通行)

2#
发表于 Post on 2017-11-17 20:34:56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一般是共吸附到表面 对于C 你得先把结构构建出来 然后进行优化
树欲静而风不止

73

帖子

0

威望

588

eV
积分
661

Level 4 (黑子)

3#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17-11-18 18:51:58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lyfchem 发表于 2017-11-17 20:34
一般是共吸附到表面 对于C 你得先把结构构建出来 然后进行优化

谢谢,就是在A的基础上再把B 吸附在表面上,然后它们的产物是自己先构建出来再优化的是吗?如果B吸附的优化过程中和A反应了呢,是说明初始结构不对吗?

73

帖子

0

威望

588

eV
积分
661

Level 4 (黑子)

4#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17-11-22 21:10:34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还想请教一下,产物自己构建优化出来后,反应物是通过产物寻找的呢还是一开始A和B的共吸附物质作为反应物呢?谢谢

77

帖子

0

威望

2596

eV
积分
2673

Level 5 (御坂)

5#
发表于 Post on 2017-11-22 21:59:02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经典的双分子表面催化机理有Langmuir-Hinshelwood (LH)机理和Eley-Rideal (ER)机理两种类型

LH机理以共吸附方式进行,A、B同时在表面活性位吸附活化后再反应:
A + * -> A*
B + * -> B*
A* + B* -> C*
(*为表面活性位)

ER机理以单一反应物种吸附方式进行,A吸附于表面活化后直接与气相中B反应:
A + * -> A*
A* + B -> C*

楼主应该先弄清所研究的反应属于LH还是ER机理。
若为LH,构造A、B共吸附于表面的模型,再研究后续反应路径。A、B在表面吸附可距离较近,这样直接找生成下一物种的过渡态。A、B在表面吸附也可较远,这就会涉及活化后的A、B在表面迁移过程,它们迁移至较近距离后再反应生成下一物种。
若A吸附到表面活化后,放入B直接和A反应了,则有可能属于ER机理。

供参考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2
eV +4 收起 理由
Reason
Sunburst丶 + 1 谢谢分享
sobereva + 3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73

帖子

0

威望

588

eV
积分
661

Level 4 (黑子)

6#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17-11-23 11:31:07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winterzen 发表于 2017-11-22 21:59
经典的双分子表面催化机理有Langmuir-Hinshelwood (LH)机理和Eley-Rideal (ER)机理两种类型

LH机理以共 ...

老师,我是先在表面吸附的A,然后把B放上构建了产物,优化产物的过程中,A和B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那应该算是LH机理吧,它的生成物就是共吸附的结构吗,但是位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有影响吗?
MS小白刚开始算东西,望老师指点

77

帖子

0

威望

2596

eV
积分
2673

Level 5 (御坂)

7#
发表于 Post on 2017-11-24 10:10:05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華華 发表于 2017-11-23 11:31
老师,我是先在表面吸附的A,然后把B放上构建了产物,优化产物的过程中,A和B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那应该算 ...

如果A、B共吸附后它们间没有发生化学成键,可能为LH机理。另外可以用A、B吸附能进行一定的判断,A、B会在表面进行竞争吸附,如果两个物种吸附能接近,可能为LH。如果两物种吸附的竞争能力差异很大,吸附能大的物种应该会优先覆盖表面,可能以ER机理进行。

73

帖子

0

威望

588

eV
积分
661

Level 4 (黑子)

8#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17-11-27 11:28:24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winterzen 发表于 2017-11-24 10:10
如果A、B共吸附后它们间没有发生化学成键,可能为LH机理。另外可以用A、B吸附能进行一定的判断,A、B会在 ...

谢谢解答

104

帖子

0

威望

1502

eV
积分
1606

Level 5 (御坂)

9#
发表于 Post on 2018-11-27 10:24:48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winterzen 发表于 2017-11-22 21:59
经典的双分子表面催化机理有Langmuir-Hinshelwood (LH)机理和Eley-Rideal (ER)机理两种类型

LH机理以共 ...

您好,请问您有这方面知识的相关文献吗?

77

帖子

0

威望

2596

eV
积分
2673

Level 5 (御坂)

10#
发表于 Post on 2018-11-27 16:55:27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CocuLiu 发表于 2018-11-27 10:24
您好,请问您有这方面知识的相关文献吗?

大部分催化原理的教科书或多或少都会有讲解。比如甄开吉等编著的《催化作用基础》第4章

本版积分规则 Credits rule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7 10:39 , Processed in 0.16306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turn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