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泛函的选择暂时可以看Truhlar的一些测试方面的文献,简单点来说可以这样选择:
(1)PBE,各方面较为均衡(或者说啥都能算但算啥都不是最好),最为常用,PW91的结果与之接近但稍有差异;
(2)RPBE较为适合计算表面体系,不过高估晶格常数是常有的事情,不是很推荐使用;
(3)PBEsol和Wu-Cohen比较适合处理晶格常数,PBEsol使用更广泛,个人觉得WC的文献中测试例子太少;但对于某些情况这两种泛函不见得比PBE来得更好,如金属体系可能不如LSDA;
(4)杂化泛函的使用大概就是求得为了一个好的带隙,HSE06是个好的选择,不过非得使用模守恒赝势加上杂化泛函本身计算慢,即便不用All bands/EDFT,也慢得相当惊人;
额外的修正:
(1)DFT-D的修正这个就不说了;
(2)DFT+U的修正,用于修正d、f电子自作用改善带隙,但对于d、f全满、半满系统没有改善,强行使用可能会得到非物理的结果,计算量比杂化泛函小;U值的确定严格来说需要线性响应方法确定,CASTEP暂时不支持。
2、当然要先测试再优化,否则截断能、k点等怎么确定呢?
3、对,但个人建议除了能量最好还要参考力和压力的收敛,尤其是变胞优化;如果涉及到性质计算,可能还得考虑所感兴趣的性质的收敛情况;
4、晶格参数是晶体构型的一个指标,对于固体的计算显然应该考虑;有些情况没必要优化结构(如计算一个分子,得把分子放到一个大的格子中,或者切出的表面等),这种情况不需要优化,但某些1D、2D系统只是难于直接优化晶格,这得想想其他的办法。 |
评分 Rate
-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