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找回密码 Forget password
 注册 Register
Views: 20035|回复 Reply: 11
打印 Print 上一主题 Last thread 下一主题 Next thread

[综合讨论] 固体表面和吸附性质用什么泛函比较好?

[复制链接 Copy URL]

53

帖子

0

威望

266

eV
积分
319

Level 3 能力者

跳转到指定楼层 Go to specific reply
楼主
   用VASP计算固体表面吸附,选择什么泛函比较好呢,GGA-PBE,GGA-rPBE,还是GGA-PBEsol呢?

3753

帖子

3

威望

1万

eV
积分
19669

Level 6 (一方通行)

围观吃瓜群众

2#
发表于 Post on 2015-11-15 01:01:33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卡开发发 于 2015-11-15 01:04 编辑

RPBE对于表面反应好一些,可以看看Hammer. B的RPBE泛函原文。实测RPBE晶格常数偏大不少。
PBE综合性能好些。PBEsol则比较适合一些非均匀体系的晶格常数计算,对于均匀体系,一般不如LDA。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2
eV +6 收起 理由
Reason
ycl0426 + 4
sobereva + 2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日常打哑谜&&探寻更多可能。
原理问题不公开讨论,非商业性质讨论欢迎私聊。不做培*,不接代*,不接*发谢谢。

53

帖子

0

威望

266

eV
积分
319

Level 3 能力者

3#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15-11-15 01:04:46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卡开发发 发表于 2015-11-15 01:01
RPBE对于表面反应好一些,可以看看Hammer. B的RPBE泛函原文。

  我在算晶胞参数的时候,只有当使用GGA-PBEsol的时候,晶胞参数变化小于0.5埃米。使用GGA-PBE或者GGA-rPBE的时候,变化都是大于1.5埃米。

3753

帖子

3

威望

1万

eV
积分
19669

Level 6 (一方通行)

围观吃瓜群众

4#
发表于 Post on 2015-11-15 01:06:30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卡开发发 于 2015-11-15 01:12 编辑
lc00 发表于 2015-11-15 01:04
我在算晶胞参数的时候,只有当使用GGA-PBEsol的时候,晶胞参数变化小于0.5埃米。使用GGA-PBE或者GGA-rP ...

晶格常数肯定PBEsol好些,但是其他性质可能就比较糟糕了,比如band structure。
http://bbs.keinsc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57这篇帖子不妨作为参考,当然,m-GGA当中如m11-L和m06-L也可以考虑,当然该文还是或多或少有Truhlar卖瓜的嫌疑
日常打哑谜&&探寻更多可能。
原理问题不公开讨论,非商业性质讨论欢迎私聊。不做培*,不接代*,不接*发谢谢。

53

帖子

0

威望

266

eV
积分
319

Level 3 能力者

5#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15-11-15 01:21:39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lc00 于 2015-11-15 01:28 编辑
卡开发发 发表于 2015-11-15 01:06
晶格常数肯定PBEsol好些,但是其他性质可能就比较糟糕了,比如band structure。
http://bbs.keinsci.com ...

  我只算固体表面的吸附(算吸附能和看结构信息,最多再算一个Mulliken电荷布居分析)。第一种方法,先采用GGA-PBEsol在比较高的精度下优化出,晶胞参数;然后在变大成超胞,使用GGA-rPBE进行后续的计算。第二种方法,一直采用GGA-rPBE泛函。您更加推荐哪一种呢?这是我在medea的manual中截出来的泛函介绍。

3753

帖子

3

威望

1万

eV
积分
19669

Level 6 (一方通行)

围观吃瓜群众

6#
发表于 Post on 2015-11-15 01:29:58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卡开发发 于 2015-11-15 01:38 编辑
lc00 发表于 2015-11-15 01:21
我只算固体表面的吸附(算吸附能和看结构信息,最多再算一个Mulliken电荷布居分析)。第一种方法,先采 ...

如果主要关心吸附的话,按说一直采用RPBE比较好 Hammer.pdf.pdf (316.8 KB,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174)
不过因为高估晶格常数,有时也会引起一些问题。非要找个平衡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PBE。实际上m-GGA一般也不会慢太多,明尼苏达系列的泛函性价比还不错。

还有vasp好像自身没法算Mulliken布居分析吧,默认是按照WS半径内电荷积分得到的吧。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2
eV +4 收起 理由
Reason
ycl0426 + 2
sobereva + 2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日常打哑谜&&探寻更多可能。
原理问题不公开讨论,非商业性质讨论欢迎私聊。不做培*,不接代*,不接*发谢谢。

53

帖子

0

威望

266

eV
积分
319

Level 3 能力者

7#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15-11-15 01:48:26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lc00 于 2015-11-15 01:53 编辑
卡开发发 发表于 2015-11-15 01:29
按说一直采用RPBE比较好,不过因为高估晶格常数,有时也会引起一些问题。m-GGA一般也不会慢太多。

  恩,我有机会也试一试meta-GGA泛函。我开始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晶胞参数变化会这么大,快2埃米了,原来是泛函本身的问题。不同的情况,我算了很多次,发现晶胞的三个角度总是不变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在后续的吸附计算时,偶极修正问题不会做,希望大神教教我。。Mulliken布居分析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用VASP算。现在,主要还是用VASP算不同分子不同吸附构型的吸附能和结构信息(键长,距离这些)。

3753

帖子

3

威望

1万

eV
积分
19669

Level 6 (一方通行)

围观吃瓜群众

8#
发表于 Post on 2015-11-15 01:51:49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卡开发发 于 2015-11-15 02:00 编辑
lc00 发表于 2015-11-15 01:48
恩,我有机会也试一试meta-GGA泛函。我开始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晶胞参数变化会这么大,快2埃米了,原 ...

如果使用了对称性,晶格的角度很有可能是不变的。有时候直接isif=3优化晶格并不能让人很放心(似乎收敛性测试得测试得到的force、stress收敛才有可能进行可靠的结构优化),如果是立方晶格fitting一下EOS难度不大,网上的脚本都写得妥妥的了。RPBE是会偏大一点,键长可能也偏长(虽然考虑DFT-D2 or D3能好点),如果电子步不是特别难收敛以及晶格结构不是特别离谱(误差>5%)的话基本还是可以接受的吧。
理论上说做Mulliken的话也得得到LCAO下的密度矩阵和重叠矩阵,上次有人分享了vasp做NBO的链接http://bbs.keinsci.com/forum.php ... ighlight=vasp%2BNBO,其中该程序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把平面波变换到LCAO,理论上说这里只要稍加处理就应该能够得到Mulliken布居甚至更多的原子电荷了。当然,嫌麻烦的话,最简单还是计算bader电荷http://theory.cm.utexas.edu/bader/或是前面提到的WS球积分。

剩下的问题咱们到时候本帖再联系。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1
eV +3 收起 理由
Reason
晨曦 + 3 赞!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日常打哑谜&&探寻更多可能。
原理问题不公开讨论,非商业性质讨论欢迎私聊。不做培*,不接代*,不接*发谢谢。

53

帖子

0

威望

266

eV
积分
319

Level 3 能力者

9#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15-11-15 02:16:20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卡开发发 发表于 2015-11-15 01:51
如果使用了对称性,晶格的角度很有可能是不变的。有时候直接isif=3优化晶格并不能让人很放心(似乎收敛性 ...

   这个方面的文献,近几年使用的泛函基本都是GGA-PBE,GGA-rPBE,稍微久一点的就是Perdew之类的泛函。文献中给出了截断能,smearing方法,和sigma值。几乎所有文献的smearing方法和sigma都是一样的。我直接采用这个smearing方法和sigma值,然后我在测试截断能和k点,这样做不知道妥不妥当?在进行吸附计算的时候(模型比较大了),逐步优化的原则,应该怎么样来做呢(slab模型测出的encut,k点,ediff能量,ediffg力,这四个参数按照什么样的顺序逐渐提高最为合适呢)。

3753

帖子

3

威望

1万

eV
积分
19669

Level 6 (一方通行)

围观吃瓜群众

10#
发表于 Post on 2015-11-15 02:24:28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lc00 发表于 2015-11-15 02:16
这个方面的文献,近几年使用的泛函基本都是GGA-PBE,GGA-rPBE,稍微久一点的就是Perdew之类的泛函。文 ...

也可以,一般sigma不要过大就可以,测试k的时候还是留意一下EENTRO比较好,如果太大就只好降低一些sigma。

EDIFF和EDIFFG这两个一般还是别太宽松比较好,至于ENCUT和K我不好说,这两个设定很低不见得有很多好处,搞不好因为这两个不充分导致force计算的误差,从而整个结构就在某几个构型来回摇摆。

猜测个可靠的构型比这些都能够有效节省时间,吸附分子的结构要是还相当复杂,处理起来可能就有点棘手了。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1
eV +2 收起 理由
Reason
sobereva + 2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日常打哑谜&&探寻更多可能。
原理问题不公开讨论,非商业性质讨论欢迎私聊。不做培*,不接代*,不接*发谢谢。

53

帖子

0

威望

266

eV
积分
319

Level 3 能力者

11#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15-11-15 02:33:55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卡开发发 发表于 2015-11-15 02:24
也可以,一般sigma不要过大就可以,测试k的时候还是留意一下EENTRO比较好,如果太大就只好降低一些sigma ...

   EENTRO以前没有见到过这个概念啊,sigma一般都为0.1ev。我感觉,就是把分子放到表面,随便找几个分子的原子和表面的原子成键,如果吸附能不是非常小,就认为这是可能的吸附构型。。。

3753

帖子

3

威望

1万

eV
积分
19669

Level 6 (一方通行)

围观吃瓜群众

12#
发表于 Post on 2015-11-15 02:48:07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lc00 发表于 2015-11-15 02:33
EENTRO以前没有见到过这个概念啊,sigma一般都为0.1ev。我感觉,就是把分子放到表面,随便找几个分子 ...

电子熵。因为引入了展宽,所以相当于电子有了温度,然而这个不能太大,会影响电子结构性质。做计算其实是个折腾人的活。睡去了,回聊。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2
eV +7 收起 理由
Reason
Akira + 4 谢谢分享
晨曦 + 3 谢谢分享!赞!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日常打哑谜&&探寻更多可能。
原理问题不公开讨论,非商业性质讨论欢迎私聊。不做培*,不接代*,不接*发谢谢。

本版积分规则 Credits rule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5 02:28 , Processed in 0.24479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turn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