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A的真空不一定充分,如果cutoff是5A以上的话,即便10A的距离仍然有相互作用;
2、可以适当加大真空层并考虑偶极校正或者索性就把上下表面造成对称的,目前更推荐后者,这样避免产生电荷的周期镜像作用;
3、Ag和I都是重元素,可以考虑全电子相对论或DSPP,但测试下来DSPP结果更好些;
4、计算过程中截断半径与kpoints的具体数值必须手工设置,保证三个体系的截断半径值及表面体系的kpoints一样大
5、是I-@Ag surface还是I+@Ag surface?
你好, 谢谢回复
有一点昨天没有说清楚, 这个I 并非碘而是其他的不含重金属的Ions. 做过多个正负离子的吸附能, 按照这样的方法都有问题:
在远离表面的吸附能趋向于常数但不为0.
cutoff = 5.2, 所有体系中都是相同的, K点也是相同的. 至于20 A 的距离太短,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6 A 作用接近稳定了, 距离再远的话可能没有大的变化.
我提交了更大真空层的体系试一下. 赝势的话也在测试DSPP.
只是不太清楚第二个建议, 是在金属的上下表面对称位置是都放上离子吗? 离子是相同电性还是不太电性? 我没有见过这种方法, 是否有相关教程或文献可以给我看看么, 非常感谢.
另外看了离子在10 Ang 左右位置的电荷(Mulliken/Hirshfeld), 发现对+1 价离子带电量~ +0.5 e, 对-1 价离子带电量~ -0.5 e.
而在计算吸附能E(I-Ag) - E(I) - E(Ag) 设置的Ion 的电荷数+/- 1.0 e, Ag 金属表面不带电荷. 这个问题是否会导致这样的状况, 是否有必要设置在远离表面的位置上离子的带电量就是它的形式电量+- 1.0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