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ghifi37 于 2019-12-18 10:40 编辑
准备搭建一个高通量计算的软件平台,计算对象是有机分子(大约20来个原子)在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反应;
催化剂会有过渡族金属(计划不超过第5周期)、合金、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盐;
主要涉及到确定能量最低吸附位和吸附能、过渡态、反应路径的计算。
现在采用包含VTST的VASP进行计算,不同催化剂分别有60-100个原子,固定下两层,真空层约20A,开SPIN和vdw-dft,meta-gga,k-point 331
采用AVX512和GPU加速,跑24核,力收敛 0.05eV/A,优化一个吸附位要5-10天。
尝试过先在gamma点优化后再用331算能量,此时用单点能计算的吸附能完全不对;如果继续relax,最终的能量与331直接优化后的能量也差了大零点几个eV;
后面想直接用DFT-D4(3)替换vdw-dft,省点时间;
但如果把力收敛改为能量收敛,有时候VASP找不到局部最低点(更别说全局最低点);
如果算过渡态的话,条件总dist<5A,跑了十多二十天看不到眉目。
个人对现有框架的感觉是:结构合适,有很多三方软件可以辅助分析,但计算速度太慢,也不能进行波函数的分析。
前段时间在论坛中请教了加速软件的推荐,感谢坛友的指点,现在有个大概思路,可能的途径有以下两种:
a、采用LCAO基组的pbc,比如gaussian-pbc、pyscf或Siesta,利用密度拟合加速
关于此方案,想请教下:
1、是不是所有采用LCAO基组的周期性计算软件都能设置k-points?
2、哪个软件在这样的计算体系中速度较快?
3、pyscf采用geomeTRIC和PyBerny进行结构优化,如何固定部分原子?
b、直接换成非周期软件,利用团簇来模拟,除反应面上外,固定其它面的原子。试过orca的RI加速,感觉挺快的
对于此体系,也存在不少困惑,想请教下:
4、对于催化反应来说,只算gamma点可能会被质疑,有没比较合适的解释?
5、对于金属键来说,边界加氢或者背景电荷好像都不合适,如何处理边界比较合适?
6、因后续要做能带分析,采用轨道来模拟能带有没啥大问题?
7、团簇如何relax晶格?
8、还有没更合适更快的计算软件或框架可以推荐下?最好是免费的。感谢关注和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