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_焉 发表于 2020-10-27 08:30 受益匪浅,我再思考一下做一下尝试,非常感谢! |
本帖最后由 终_焉 于 2020-10-27 08:56 编辑 WMQueen 发表于 2020-10-26 20:00 那个机理图只是个大概的概括,因为细节只有你清楚。 碱是能参与到机理当中的历程的,一方面碱能够促进过氧化物电离,可以加速第一步的加成过程;另一方面,碱里头的阳离子可能会和Bz中的羰基配位,进而插入到过氧键中,推动过氧叔丁基的分解,促进最后一步重排反应的进行。顺带再说两句,做机理计算不要脱离实验,要先从实验拿到大致的方向再开始。好比你认为碱有参与到反应中,那你有没有做控制实验去掉碱呢,是不反应呢还是反应没那么好呢;又好比你前面算的结果,过氧化物没参与进去,那有没有做过控制实验确认过氧化物真的不参与这一过程?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只有一套理论计算的结果,肯定会被审稿人质疑的,到时候补实验发现算的通路和实验结果不吻合就要哭瞎了。 |
不管TBHP有没有进攻,感觉你这反应怎么样都会有水在里面啊。实际推动质子转移的物种如果是水的话,那@终_焉的第二步就有那味了。 |
登登 发表于 2020-10-26 20:08 没有同位素标记很难令人信服 |
终_焉 发表于 2020-10-26 18:51 不过酸中氧替换好像也是一种思路, |
终_焉 发表于 2020-10-26 18:51 最后一步是不是有点难呀 |
终_焉 发表于 2020-10-26 18:51 谢谢你提供了新思路,但是综合其他的实验现象我认为这个反应碳酸氢钠应该是会参与的,如果按照这个路径,碱并没有参与反应 |
WMQueen 发表于 2020-10-26 19:42 感觉你的反应主要就是氧传递过程比较麻烦,应该在这里考虑比较好。 |
登登 发表于 2020-10-26 17:03 因为氮的负电荷更多所以之前考虑了Na与氮的配位,但是似乎没有什么益处,我再尝试一下与羟基的配位。感谢! |
有考虑过这个可能吗?![]() |
WMQueen 发表于 2020-10-24 21:20 有没有可能在IN2的时候就加入Na(C=O→C-O-Na)然后看看加上Na之后,O能不能更好(弱连接)传到别的碳上。当然有可能在IN2加Na会形成O-Na-O,那就试试在IN1加入Na,总之试试把Na提前摄入的反应路径中吧。纯属瞎猜。挺有意思,希望有进展再看看。 |
WMQueen 发表于 2020-9-23 15:59 最好把找到的路径图放出来,想象不到你描述的是什么样的 |
继续求助…… 我计算出第一步的能垒虽然在室温下还可以勉强接受,但是事实上还是过高,并不能解释实验结果 第二步考虑了Na+之后,找到了分步反应的过渡态,但是由于环氧中间体的能量比第一个中间体高十几千卡,整体的能垒还是过高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5 02:30 , Processed in 0.219009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