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卡开发发 于 2017-10-27 05:13 编辑 616514185 发表于 2017-10-26 21:24 截断能和K点的测试我已做过 我指的测试不只是k和截断能对能量的收敛,而是k和截断能对force和stress的收敛。 固定了原子来进行晶胞优化的 这个不算是很好的做法,这并不如isif=5以及isif=3这些方法。 我对磁序这个概念不太理解 您能简单的描述一下吗 这里指的是铁磁性、反铁磁性等,程序并不会智能到帮你正确猜测出体系的磁性。如果按照你的晶格,两个Ni原子的自旋有可能是平行的(铁磁性),也有可能是相反的(反铁磁性),你可以比较原始结构下到底哪个能量更低来判断,但会不会有更复杂的情况我暂时不知道(比如非共线自旋之类的),你可能需要自己找一下文献。 |
auroraustc 发表于 2017-10-26 11:51 ![]() |
有道理。建议楼主再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于分析 |
auroraustc 发表于 2017-10-26 11:51 我不认为原理上有问题。不过涉及到几个问题值得讨论: 1、主要是对截断能、k点等对force和stress最好测试下,如果没有收敛的话确实会有一些问题,无论是isif=3还是isif=5。如果自由度比较复杂的情况,交替优化并不是不可以,但最终还得做isif=3使得原子和晶格都能够弛豫。相对来说拟合EOS其实只要能量收敛结果就足够可靠。 2、每一步构型优化后下一步电荷密度会采用外推做初猜,但收敛标准不严格,有可能会算不到稳定结构的基态上;晶格在变化,不过FFT网格并非每一步都会做调整,甚至不调整,这也会导致算不到稳定结构的基态上。这两个问题其实也会导致自洽和构型优化的能量很不同,建议最好多做几次构型优化。 3、确实晶格偏小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局部应力的情况,必要的话可以适当把晶格放大点来避免。 |
补充楼上:ISIF=3同时改变晶体的晶矢、体积、原子位置,会不会有些过于“暴力”?楼主可以试试先用ISIF=5(固定体积变晶矢),再用ISIF=2(只变原子位置)。对于体积的优化可以采取建立一系列晶格常数不同的POSCAR,重复以上过程,再用晶体状态方程拟合来得到。 |
信息太少。结构发生这么大差距初步判断可能是初始猜测的磁序不对导致的。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6 01:29 , Processed in 0.149419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