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Uus/pMeC6H4-/キ 于 2025-6-30 12:36 编辑 Fencros7y 发表于 2025-6-29 15:55 在http://sobereva.com/327用ctrl+f搜索关键词“巨懒无敌懒人”和“一种粗略但比较省事”即可看到相关讨论。既然已经知道文献的方法粗糙,那就没必要参考之。 编辑:也看这帖的问答 |
Uus/pMeC6H4-/キ 发表于 2025-6-29 11:28 感谢分享,其实我的疑问之一就是您贴的第一个链接里的“为什么不直接用两个物种的溶液相的自由能相减?两个物种的溶液相自由能可以直接通过其在溶液相下面的频率计算获得”这个问题。 我看类似的文献里基本都是溶液相自由能相减的居多,构建热力学循环的基本没见过,如果还要考虑单原子离子的溶解自由能计算误差那些的话就更没见过了(材料文章的计算都比较粗糙),所以现在有点纠结该怎么算。 |
glycosylation 发表于 2025-6-29 13:05 感谢细心发现问题,应该是那个文献画图的错误,我又添加了一个附图,也是类似的反应机理。 |
我不太确定方程右边的物种是否真长这样,也就是Na+和[PTCDA]^{2-}是否确实会结合成团簇或者紧密离子对之类的东西,还是保持两个离子各自在溶液中水化的状态。如果是后者,实际上反应应当写成PTCDA + 2e- → [PTCDA]^{2-}的样子,没有钠离子的事情;如果是前者,鉴于在水溶液中“结合钠离子”实际上是取代钠第一配位层的水分子的过程,实际上反应应当写成PTCDA + 2[Na(H2O)6]+ + 2e- → [Na(H2O)5]2[PTCDA] + 2H2O的样子。 计算本身参考http://bbs.keinsci.com/thread-20987-1-1.html与http://bbs.keinsci.com/thread-25729-1-1.html的讨论。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5 06:29 , Processed in 0.35571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