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不求甚解,一看网上有个亮眼的“元素-CUTOFF”的彩图,也不看文字描述、不真正搞明白图中说的到底是什么,就盲目用里面的CUTOFF,造成了严重的以讹传讹 北京科音CP2K第一性原理计算培训班(http://www.keinsci.com/KFP)课上讲振动分析的部分我明确强调了这图是怎么回事,认真看我圈出来的这句话 ![]() 你那样做收敛性测试可以,但是太麻烦。培训班里我专门给了自动化的测试脚本,方便多了 ![]() “计算弱相互作用时m-DZVP的轨道重叠可能会导致吸附能结果不可靠” 这种描述严重错误。m-TZV2P的弥散函数更高,重叠程度更大。看下文了解BSSE本质是怎么回事 谈谈BSSE校正与Gaussian对它的处理 http://sobereva.com/46 “m-TZV2P基组加上D3(BJ)矫正”这种描述也是大错特错。色散校正是作用于理论方法层面的,认真看下文 DFT-D色散校正的使用 http://sobereva.com/210 谈谈“计算时是否需要加DFT-D3色散校正?” http://sobereva.com/413 |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1. 除了4个收敛判据,预测距离收敛还有多剧可以看一下out文件中总能量的波动,我随便画了个你的40步到最后的能量图,你这个好像还没有计算收敛的趋势,我觉得还需要优化更多步数。 2. 看你每一个电子步用时二三十秒,有几点建议: 1)模型上不需要添加这么厚的真空层,感觉有点浪费算力。 2)CUTOFF方面的设置1200Ry感觉有点太大了,是否进行了收敛性测试?如果收敛性测试结果为1200Ry建议寻找其他解决方式(社长的CP2K教材中有) 3. 泛函和基组方面可能需要考虑色散矫正,具体看下相关文献吧 |
202504301208381617..png (60.02 KB,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7)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5 20:37 , Processed in 0.38135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