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ranfengbai 发表于 2018-11-27 19:21 谢谢您 |
xylz6188 发表于 2018-11-28 07:40 谢谢您 |
CocuLiu 发表于 2018-11-27 16:48 (1)吸附距离,你自己手动调,最好配合Movement 功能来调节,一般控制在3A左右,不要靠得太近离得太远,可以节约时间。 (2)分子你可以摆不同的吸附构型,吸附剂也可以选不同的吸附位点,最后比较不同构型的吸附质在吸附剂不同位点的吸附能大小,判断最强吸附构型。 |
参与人数Participants 1 | eV +2 | 收起 理由Reason |
---|---|---|
| + 2 |
MS中不是有个功能可以显示键长吗?你选中吸附点,再选中吸附分子中最低的那个原子,就可以显示出距离了,然后双击这个数值,就可以修改了啊。最强吸附点,就根据不同位置的吸附能呗,越大就是最强的吸附位置喽。 |
xylz6188 发表于 2018-11-27 16:36 另外还有,最强的吸附位点怎样确定? |
xylz6188 发表于 2018-11-27 16:36 谢谢您的回复。 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请教,就是分子与表面之间距离怎样控制? 分子该如何摆放,比如某个带硝基的分子,硝基的朝向等,,这些都有影响吗? 还是说随便放置就可以。 |
直接copy然后paste就Ok了 |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6 07:07 , Processed in 0.713702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