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标题: 表面催化反应机理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Author:
華華    时间: 2017-11-17 17:02
标题: 表面催化反应机理的问题
我现在用Dmol3做表面反应,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如果是A和B 在表面上反应生成C,A先吸附在了表面,那B 应该怎样放在表面上呢?
    第二个,还有生成物C的结构是怎么算出来的?还是猜出来C的结构进行优化呢?

MS小白,往大神们解答!!!

作者
Author:
lyfchem    时间: 2017-11-17 20:34
一般是共吸附到表面 对于C 你得先把结构构建出来 然后进行优化
作者
Author:
華華    时间: 2017-11-18 18:51
lyfchem 发表于 2017-11-17 20:34
一般是共吸附到表面 对于C 你得先把结构构建出来 然后进行优化

谢谢,就是在A的基础上再把B 吸附在表面上,然后它们的产物是自己先构建出来再优化的是吗?如果B吸附的优化过程中和A反应了呢,是说明初始结构不对吗?
作者
Author:
華華    时间: 2017-11-22 21:10
还想请教一下,产物自己构建优化出来后,反应物是通过产物寻找的呢还是一开始A和B的共吸附物质作为反应物呢?谢谢
作者
Author:
winterzen    时间: 2017-11-22 21:59
经典的双分子表面催化机理有Langmuir-Hinshelwood (LH)机理和Eley-Rideal (ER)机理两种类型

LH机理以共吸附方式进行,A、B同时在表面活性位吸附活化后再反应:
A + * -> A*
B + * -> B*
A* + B* -> C*
(*为表面活性位)

ER机理以单一反应物种吸附方式进行,A吸附于表面活化后直接与气相中B反应:
A + * -> A*
A* + B -> C*

楼主应该先弄清所研究的反应属于LH还是ER机理。
若为LH,构造A、B共吸附于表面的模型,再研究后续反应路径。A、B在表面吸附可距离较近,这样直接找生成下一物种的过渡态。A、B在表面吸附也可较远,这就会涉及活化后的A、B在表面迁移过程,它们迁移至较近距离后再反应生成下一物种。
若A吸附到表面活化后,放入B直接和A反应了,则有可能属于ER机理。

供参考
作者
Author:
華華    时间: 2017-11-23 11:31
winterzen 发表于 2017-11-22 21:59
经典的双分子表面催化机理有Langmuir-Hinshelwood (LH)机理和Eley-Rideal (ER)机理两种类型

LH机理以共 ...

老师,我是先在表面吸附的A,然后把B放上构建了产物,优化产物的过程中,A和B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那应该算是LH机理吧,它的生成物就是共吸附的结构吗,但是位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有影响吗?
MS小白刚开始算东西,望老师指点
作者
Author:
winterzen    时间: 2017-11-24 10:10
華華 发表于 2017-11-23 11:31
老师,我是先在表面吸附的A,然后把B放上构建了产物,优化产物的过程中,A和B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那应该算 ...

如果A、B共吸附后它们间没有发生化学成键,可能为LH机理。另外可以用A、B吸附能进行一定的判断,A、B会在表面进行竞争吸附,如果两个物种吸附能接近,可能为LH。如果两物种吸附的竞争能力差异很大,吸附能大的物种应该会优先覆盖表面,可能以ER机理进行。
作者
Author:
華華    时间: 2017-11-27 11:28
winterzen 发表于 2017-11-24 10:10
如果A、B共吸附后它们间没有发生化学成键,可能为LH机理。另外可以用A、B吸附能进行一定的判断,A、B会在 ...

谢谢解答
作者
Author:
CocuLiu    时间: 2018-11-27 10:24
winterzen 发表于 2017-11-22 21:59
经典的双分子表面催化机理有Langmuir-Hinshelwood (LH)机理和Eley-Rideal (ER)机理两种类型

LH机理以共 ...

您好,请问您有这方面知识的相关文献吗?
作者
Author:
winterzen    时间: 2018-11-27 16:55
CocuLiu 发表于 2018-11-27 10:24
您好,请问您有这方面知识的相关文献吗?

大部分催化原理的教科书或多或少都会有讲解。比如甄开吉等编著的《催化作用基础》第4章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ccc.keinsc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