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标题: 关于Multiwfn中ICT的部分参数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Author:
gengle    时间: 2014-12-17 09:34
标题: 关于Multiwfn中ICT的部分参数讨论
对比ICT来说,现在很多人都用q(CT)和D(CT)这两个参数来定性比较染料分子的ICT强弱,我个人认为这两个参数只能用来定性分析ICT的存在与否,而用于定量的比较是不可为的。
例如,两个结构相近的分子A、B,A平面性很好,B平面性要差一些。我认为分子结构的平面性越好,ICT应该越好,而分子平面的扭曲必然会使ICT变得难一些。另一方面,分子扭曲会使空穴与电子的质心距离增大,也会增强空穴与电子的分离程度(t index)。也就是说,平面性较差的B反而会具有较大的q(CT)和D(CT),因此我认为利于上述两个参数去定性ICT是可以的,但是用来定量的比较是不合理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参数外,Multiwfn还能得到一个参数S(空穴与电子的重叠积分),我觉得这个参数应该可以用来衡量ICT,S越大说明空穴与电子的轨道重叠程度越大,就相当于增大了转移通道,理当会使ICT变得更容易一些。对上面提到的B分子来说,其分子结构的扭曲必然会使S变小,从而使ICT减弱。 因为我觉得从S的角度来考虑ICT似乎是可行的。

刚接触ICT没有多久,这个想法也是刚形成的,还是非常初浅的,欢迎大家来讨论。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4-12-17 21:59
很好的讨论。对于S的观点很赞成。
对于B,D确实可能很大,但q可能会比较小。

建议有时间的话,不妨找一系列分子,或者对同一个分子进行不同程度的二面角扭曲,系统地研究一下这些指标是怎么变化的,还包括Multiwfn也能计算的delta_r指数,应该会成为一篇有意思也有意义的文章。
作者
Author:
gengle    时间: 2014-12-17 22:03
sobereva 发表于 2014-12-17 21:59
很好的讨论。对于S的观点很赞成。
对于B,D确实可能很大,但q可能会比较小。

多谢Sob的提议,我已经着手这方面的计算工作了,找了三组分子进行对比计算。关于同一分子不同程度扭曲,这个提议太好了,非常感谢
作者
Author:
lylyqingdao    时间: 2015-3-24 19:35
我怎么觉得S应该表征局域激发的程度呢?我觉得S越大,局域激发的成份越多,而电荷转移成分可能会越少。我们发现激发态既有电荷转移成分,又有电子-空穴重叠,是不是就说明这个激发态是CT和LE的一种混合状态,如果S越大,LE成分越大啊?不知道multiwfn有没有什么参数可以确定CT 和LE的比例?请求指点!谢谢!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5-3-25 02:35
lylyqingdao 发表于 2015-3-24 19:35
我怎么觉得S应该表征局域激发的程度呢?我觉得S越大,局域激发的成份越多,而电荷转移成分可能会越少。我们 ...


你的观点和一般的观点是一致的,即:S越大,局域激发特征越强,电荷转移激发特征越弱。这种看法没错,只不过LZ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一个特殊的问题,也是有道理的。

CT和LE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去定义比例,但从electron-hole分析给出的S、D_CT、t指数,或者另一个功能给出的delta_r,都可以用来进行衡量。
作者
Author:
lylyqingdao    时间: 2015-3-26 15:52
谢谢sob的解释,这个论坛很好,管理员很尽职,以后会常来!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ccc.keinsc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