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标题: 有机反应机理求助 [打印本页]

作者
Author:
WMQueen    时间: 2020-8-29 11:37
标题: 有机反应机理求助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60)
反应是在室温条件,1,2-二氯乙烷溶剂中,体系中有NaHCO3,叔丁基过氧化氢,氧气。
上图是实验中提议的机理,第一步是醇羟基向亚胺质子转移,C-O成键形成环氧乙烷中间体,第二步是氰基的1,2迁移协同C-O键断裂形成羰基。第一步可以由HCO3-协助完成,但是计算出第二步反应的过渡态能垒高达40kcal/mol。
想请问各位大神,从左到右是否还有别的反应路径?或者是不是计算第二步反应需要考虑体系中别的物质的影响?谢谢大家。

作者
Author:
liyuanhe211    时间: 2020-8-29 12:45
环氧先解开成氧鎓?
作者
Author:
WMQueen    时间: 2020-8-29 19:19
liyuanhe211 发表于 2020-8-29 12:45
环氧先解开成氧鎓?

老师您好,您指的是C-O先断键,五元环的O成氧鎓吗?这个中间体我试着优化过,没有优化出来,最终还是形成了环氧结构。我用的是方法和基组是B3LYP-D3(BJ)/6-311G**。
作者
Author:
Jasminer    时间: 2020-8-30 08:42
第2步会不会分成2步:先掉CN,成亚胺正离子,然后CN进攻另一个C使环氧开环
作者
Author:
WMQueen    时间: 2020-8-31 10:08
Jasminer 发表于 2020-8-30 08:42
第2步会不会分成2步:先掉CN,成亚胺正离子,然后CN进攻另一个C使环氧开环

这个中间体我也没优化出来,CN掉了环氧会自动成羰基
作者
Author:
ldatea    时间: 2020-8-31 16:46
1.这个反应我个人感觉很怪,虽然加了氧化剂,但是整个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最容易被氧化的胺都没变化。
2.我觉得氰基1,2迁移不太好,我会写分步的离子反应机理。不过关于机理我也只是入门,只见过比较正常的机理。

以上说法是我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欢迎指出不正确的部分。
作者
Author:
WMQueen    时间: 2020-8-31 19:30
ldatea 发表于 2020-8-31 16:46
1.这个反应我个人感觉很怪,虽然加了氧化剂,但是整个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最容易被氧化的胺都没变化。
2. ...

1.我只画出了部分基元反应,氧化剂在其他步骤发挥作用,这里写出来只是想说明反应条件。
2.请问你说的分步机理是什么?2L和4L建议的两种情况我都尝试过了,中间体优化不出来。
作者
Author:
ldatea    时间: 2020-8-31 19:53
本帖最后由 ldatea 于 2020-8-31 19:56 编辑
WMQueen 发表于 2020-8-31 19:30
1.我只画出了部分基元反应,氧化剂在其他步骤发挥作用,这里写出来只是想说明反应条件。
2.请问你说的分 ...

我的想法是,CN以氰根离子形式离去,得到一个正离子,正离子再和氰根离子反应生成最终产物。
但是我发现这个猜想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发生了这样的过程,有很大的概率会导致部分消旋产物。
而且这样的话,会形成两个带电荷的离子,体系的能量会很高。
如果你非常肯定此步最后得到的产物几乎完全构型翻转的(即对映异构体含量很低),那分步的机理就不合适了。


作者
Author:
Lancifonins    时间: 2020-8-31 22:13
会不会是羟基的位置生成了氧自由基完成的自由基加成反应(根据体系中的过氧和氧气猜的)
作者
Author:
登登    时间: 2020-9-17 19:00
有没有考虑Na的影响,感觉Na在这个环氧上可能会先形成C-O-Na,然后NC先转过去,之后C-O-Na变成C=O.我瞎猜的
作者
Author:
WMQueen    时间: 2020-9-18 10:12
登登 发表于 2020-9-17 19:00
有没有考虑Na的影响,感觉Na在这个环氧上可能会先形成C-O-Na,然后NC先转过去,之后C-O-Na变成C=O.我瞎猜的

谢谢哦 实验里金属离子确实会影响反应 我觉得你说的有可能 可以尝试一下
作者
Author:
WMQueen    时间: 2020-9-23 15:59
继续求助……

我计算出第一步的能垒虽然在室温下还可以勉强接受,但是事实上还是过高,并不能解释实验结果
第二步考虑了Na+之后,找到了分步反应的过渡态,但是由于环氧中间体的能量比第一个中间体高十几千卡,整体的能垒还是过高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作者
Author:
登登    时间: 2020-9-27 18:25
WMQueen 发表于 2020-9-23 15:59
继续求助……

我计算出第一步的能垒虽然在室温下还可以勉强接受,但是事实上还是过高,并不能解释实验结 ...

最好把找到的路径图放出来,想象不到你描述的是什么样的
作者
Author:
WMQueen    时间: 2020-10-24 21:20
登登 发表于 2020-9-27 18:25
最好把找到的路径图放出来,想象不到你描述的是什么样的

你好,图中是我找到的路径图,能量最高的是IN5-IN6的过渡态,由于前几个中间体能量一直在升高,这个过渡态相较于IN1的能垒有35kcal/mol,IN2-IN3和IN4-IN5的过渡态能量也比较高,不能解释反应选择性,我怀疑可能碱的作用还没有充分考虑,不知您有什么建议?

作者
Author:
登登    时间: 2020-10-26 17:03
WMQueen 发表于 2020-10-24 21:20
你好,图中是我找到的路径图,能量最高的是IN5-IN6的过渡态,由于前几个中间体能量一直在升高,这个过渡 ...

有没有可能在IN2的时候就加入Na(C=O→C-O-Na)然后看看加上Na之后,O能不能更好(弱连接)传到别的碳上。当然有可能在IN2加Na会形成O-Na-O,那就试试在IN1加入Na,总之试试把Na提前摄入的反应路径中吧。纯属瞎猜。挺有意思,希望有进展再看看。
作者
Author:
终_焉    时间: 2020-10-26 18:51
有考虑过这个可能吗?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65)



作者
Author:
WMQueen    时间: 2020-10-26 19:42
登登 发表于 2020-10-26 17:03
有没有可能在IN2的时候就加入Na(C=O→C-O-Na)然后看看加上Na之后,O能不能更好(弱连接)传到别的碳上 ...

因为氮的负电荷更多所以之前考虑了Na与氮的配位,但是似乎没有什么益处,我再尝试一下与羟基的配位。感谢!
作者
Author:
登登    时间: 2020-10-26 20:00
WMQueen 发表于 2020-10-26 19:42
因为氮的负电荷更多所以之前考虑了Na与氮的配位,但是似乎没有什么益处,我再尝试一下与羟基的配位。感谢 ...

感觉你的反应主要就是氧传递过程比较麻烦,应该在这里考虑比较好。
作者
Author:
WMQueen    时间: 2020-10-26 20:00
终_焉 发表于 2020-10-26 18:51
有考虑过这个可能吗?

谢谢你提供了新思路,但是综合其他的实验现象我认为这个反应碳酸氢钠应该是会参与的,如果按照这个路径,碱并没有参与反应
作者
Author:
登登    时间: 2020-10-26 20:04
终_焉 发表于 2020-10-26 18:51
有考虑过这个可能吗?

最后一步是不是有点难呀
作者
Author:
登登    时间: 2020-10-26 20:08
终_焉 发表于 2020-10-26 18:51
有考虑过这个可能吗?

不过酸中氧替换好像也是一种思路,
作者
Author:
喵星大佬    时间: 2020-10-26 23:24
登登 发表于 2020-10-26 20:08
不过酸中氧替换好像也是一种思路,

没有同位素标记很难令人信服
作者
Author:
axuanyan    时间: 2020-10-27 02:52
不管TBHP有没有进攻,感觉你这反应怎么样都会有水在里面啊。实际推动质子转移的物种如果是水的话,那@终_焉的第二步就有那味了。
作者
Author:
终_焉    时间: 2020-10-27 08:30
本帖最后由 终_焉 于 2020-10-27 08:56 编辑
WMQueen 发表于 2020-10-26 20:00
谢谢你提供了新思路,但是综合其他的实验现象我认为这个反应碳酸氢钠应该是会参与的,如果按照这个路径, ...

那个机理图只是个大概的概括,因为细节只有你清楚。
碱是能参与到机理当中的历程的,一方面碱能够促进过氧化物电离,可以加速第一步的加成过程;另一方面,碱里头的阳离子可能会和Bz中的羰基配位,进而插入到过氧键中,推动过氧叔丁基的分解,促进最后一步重排反应的进行。顺带再说两句,做机理计算不要脱离实验,要先从实验拿到大致的方向再开始。好比你认为碱有参与到反应中,那你有没有做控制实验去掉碱呢,是不反应呢还是反应没那么好呢;又好比你前面算的结果,过氧化物没参与进去,那有没有做过控制实验确认过氧化物真的不参与这一过程?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只有一套理论计算的结果,肯定会被审稿人质疑的,到时候补实验发现算的通路和实验结果不吻合就要哭瞎了。

作者
Author:
WMQueen    时间: 2020-10-27 16:47
终_焉 发表于 2020-10-27 08:30
那个机理图只是个大概的概括,因为细节只有你清楚。
碱是能参与到机理当中的历程的,一方面碱能够促进过 ...

受益匪浅,我再思考一下做一下尝试,非常感谢!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ccc.keinsc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