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标题: 请问算31P核磁时,二级固体参照物取代方法是什么意思? [打印本页]

作者
Author:
茗漾696    时间: 2020-4-22 15:38
标题: 请问算31P核磁时,二级固体参照物取代方法是什么意思?
All 31P  NMR spectra were referenced to phosphoricacid(85%,H3PO4) using solid powdered ADP ((NH4)H2PO4,0.81ppm) as a secondary chemical shift reference using the substitution method.这句话的意思是测量其他物质时以H3PO4作为参比物,还是以(NH4)H2PO4作为参比物?(NH4)H2PO4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
Author:
liyuanhe211    时间: 2020-4-22 16:57
本帖最后由 liyuanhe211 于 2020-4-23 10:56 编辑

看看截图壮观不?对做科研的人来讲,“不懂就问”不是美德,“不懂就问”那叫懒。虽然仅凭发帖频率就判断在每个问题上下过的功夫是不完全科学的,但这也过于夸张以致可以看个大概了。在Sob的论坛必读中提到的《在网上求助计算化学问题时的注意事项》中说了:
1. 在问问题前,必须自己先仔细思考、查阅资料、尝试自行解决。我认为最起码先得自己花一天时间研究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答案才能去问,而我建议是先得自己琢磨一周才能去问。不幸的是,现在的诸多提问者恐怕连一分钟都没好好思考过就问,一遇见不懂就问,仿佛回复者都是免费的活字典,而且问的问题甚至令人啼笑皆非,连入门的知识都没有。

几天之内发这么多帖子,自己问一问自己,从产生一个问题到“实在没找到答案”、过来发帖,这之间隔了多长时间,自己做了多少努力?
知道为什么“求助有关醛酮反应或碳碳缩合反应机理的文献”没人理吗?因为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提问使用这样的表述方式,就说明问问题之前连谷歌都没搜过,明明谷歌前一页都是相关的东西,顺着能找到许多教材和文献。

从别的帖子(http://bbs.keinsci.com/thread-17110-1-1.html)也体现出来,即使别人回复中直接提供了博文连接,博文里面的内容是看了很多文献/书籍、总结归纳好的知识,还是中文,还直接喂到面前了,结果呢?回帖还问博文里已有的内容。这是什么科研态度?看核磁文献,问了五个问题了、实验中做的东西是液体做的核磁还是固体做的核磁还没搞清楚,这又是什么科研态度?

在另外的贴子里还说不是伸手党,很不幸,这不能更典型了。有效学术交流的意义是“用高手较少的时间解决了新手需要显著较多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并且没有影响新手能力的获取,如帮助抄作业显然不算合作)”,也就是合作的成本之和起码要显著大于各自工作的成本之和。伸手党其实就是“用别人等量或更多的时间,解决自己相对少的时间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如果提问的问题不容易搜到、或是需要基于对问题本质的理解,那新手与熟手会有明显的差异,此时的交流可以显著提高学习效率,此时的交流是有价值的。相反,看看这些帖子里有多少问题是直接敲到Google里,正确结果就在前五个之内的?此时让人搜好再吐给你,能有效的节约双方的总时间吗?这不就是单纯的用别人的时间来节约自己的时间吗?这不是伸手党是什么呢?

本科生科研没指望能出什么成果,只是体验一下科研是怎么回事儿、外加督促学一点知识和技能而已。几乎毫无成果压力的前提下还沉不下心来先从基础学起、几个小时发一帖子求助;真进入科研模式再没人手把手带着走的话,不得崩溃?

若有不同意之处,可以反驳,但不一定回复。因为这主要是写给其他的、能劝的动的人看的。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32)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31)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30)








作者
Author:
茗漾696    时间: 2020-4-22 19:17
liyuanhe211 发表于 2020-4-22 16:57
看看截图壮观不?对做科研的人来讲,“不懂就问”不是美德,“不懂就问”那叫懒。虽然仅凭发帖频率就判断在 ...

谢谢你之前的热心解答。就像你说的一样,在问问题之前我也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学习,查找文献,但是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所以在论坛上提问,可能你认为问的问题过于简单,但每个人的水平都不一样,希望你能理解,我想你也有过向学识比你渊博的人请教问题的经历,在学识比你渊博的人眼里你可能也是这样。
我是最近才用的论坛,从我的积分就能看出是新手,不是很懂规则,以后会注意。对于你说的发帖太多,是想要跟多人看见问题,对于核磁计算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再加上现在疫情原因放假,不能做实验,所以有些心急,想要赶紧找到解决办法。
求助文章不是让大家动手帮我找,我自己会找,也在看文献,只是搜索到的文章太多,像是大海捞针,我的本意是如果有人感觉自己读过的文献比较好,恰好适合我说的方向,可以给我发来,我想这也是论坛存在的一种意义,资源共享。

作者
Author:
hebrewsnabla    时间: 2020-4-22 19:57
不知道楼上提到的《在网上求助计算化学问题时的注意事项》(http://bbs.keinsci.com/forum.php ... 57&fromuid=5840)你看了没有……

再帮你复习一下。
划重点:
5 Google is your friend。要习惯求助Google,我在网上见过的提问中多半都是可以通过Google找到答案的。尤其是程序运行、编译出错这类,把错误提示扔进Google一搜,就算不能直接找到管用的解决方法,起码也能得到诸多有用的提示。另外,书籍、文献、各类文档(比如程序手册、教程)都是你的老师,“不懂就问”这话没错,但在问活人之前先要询问无声的老师们。
9 切忌同时在两个及以上地方同时问相同问题,否则会招到回复者的不悦,甚至惹火回复者以及管理员。比如在思想家公社QQ群问了一个计算化学问题,马上又把问题直接复制到计算化学公社上作为帖子问了一遍,那么回复者刚在群里回完你,又看见你在论坛里发的同样的问题,心里肯定不舒服,仿佛自己白在百忙之中回复了你似的;要是在论坛里又回复你一遍等于回复了两遍,而如果不在论坛里回复一遍,又仿佛这问题没人能够回复。可见多处同时问同一问题是在给回复者增添麻烦。就算你想在多个地方问,提升获得解答的概率,那也应当是在一个地方问过,经过了很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回复,那才能在另一个地方再问,而且问的时候尽量换个问法。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20-4-23 06:16
liyuanhe211 发表于 2020-4-22 16:57
看看截图壮观不?对做科研的人来讲,“不懂就问”不是美德,“不懂就问”那叫懒。虽然仅凭发帖频率就判断在 ...

实际上我还把他不少重复提问帖子都塞到简单量化答疑专贴里了, 要不然首页的新帖栏里他的帖子会更多。
很多问题还反复问,就光是算NMR用什么基组、BSE数据库在哪、怎么取基组数据来来回回问了N遍,回复了也不仔细看,已经令我一定程度上被激怒



作者
Author:
wxhwbh    时间: 2020-4-23 10:26
茗漾696 发表于 2020-4-22 19:17
谢谢你之前的热心解答。就像你说的一样,在问问题之前我也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学习,查找文献,但是没有找 ...

sob老师以前的博文写得挺好的。
http://sobereva.com/342
犯错了不要紧,不知道科研的节奏也不要紧,别人给你指出了就虚心接受,在这里辩解意义不大,学到东西才是真的。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ccc.keinsc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