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标题: 对称分子使用Cele和Chole函数是否合适? [打印本页]

作者
Author:
赵云跳槽    时间: 2018-5-17 11:21
标题: 对称分子使用Cele和Chole函数是否合适?
本帖最后由 赵云跳槽 于 2018-5-17 11:26 编辑

我有一对称分子,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48)
激发态计算后进行电子-空穴分析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50)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33)
左:电子-空穴分析;右:Cele和Chole函数

从电子-空穴分析来看,是明显的CT态,都是 四杂环上N 到 酯基上的氧
但从Cele和Chole函数来看,却是明显的LE态
这里就有个疑问,如果能够形成两个Chole区域,这样就是CT态了,
但现在由于分子是对称的,两个Chole区域合并成了一个,Chole中心自然位于苯环中心了,这样就成了LE态,
这种在对称分子中,强行将多个片段中心合并成一个中心的做法是否合适?

另外,我将分子对称扭转后固定二面角优化S1,同样也分析了电子-空穴分析,但计算结果是只有一边呈现空穴区域,而另一边没有,这个咋理解?
(,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51)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8-5-17 17:32
对称分子不适合使用。我有意对此方法进行扩展,使得变换出的图像对任何情况都适用。
对于讨论分离程度的目的,electron和hole的overlap参数还是可以用于讨论的

扭转之后的情况变成那样的原因,可以看看此时空轨道变成什么情况,比如是不是原先同时离域在两个四元环的轨道由于对称特征的破坏,变成了局域分布的轨道。
作者
Author:
赵云跳槽    时间: 2018-5-18 10:12
sobereva 发表于 2018-5-17 17:32
对称分子不适合使用。我有意对此方法进行扩展,使得变换出的图像对任何情况都适用。
对于讨论分离程度的目 ...

确实是因为对称破坏了,以前两边的二面角几乎相同,激发计算后两边的二面角变化比较大,这是不是就是只有一边参与激发的原因?
作者
Author:
sobereva    时间: 2018-5-18 23:19
赵云跳槽 发表于 2018-5-18 10:12
确实是因为对称破坏了,以前两边的二面角几乎相同,激发计算后两边的二面角变化比较大,这是不是就是只有 ...






欢迎光临 计算化学公社 (http://ccc.keinsc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